成都图书馆·成都数字图书馆

常见问题
在线留言
客服QQ
微信:cdclibwx
咨询台     028-86130651读者续借  028-86122628数字资源  028-86129091
返回顶部
成都市公共图书馆联盟
成都市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学会工作
成都市公共图书馆区县图书馆简介业界动态

公共图书馆与实体书店服务合作现状调查与研究——以成都图书馆“城市阅读空间”为例

2019-10-24 15:43:543710浏览量

廖星星

(成都图书馆)  


摘  要 事业发展和生存环境的变化,驱动着公共图书馆和实体书店两大传统阅读推广主体的合作融合,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图书馆+ 书店”模式在图书馆界推广。本文旨在通过调研成都图书馆“城市阅读空间”现状,探析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以期对“城市阅读空间”未来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实体书店;城市阅读空间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数字化阅读的比率不断攀升,阅读推广的主力——实体书店和公共图书馆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虽然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公共图书馆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图书馆功能设施越来越完善,建筑设计越来越精美,但在读者需求满足、资源利用率、到馆率等方面依然不尽如人意。而实体书店在网络环境的冲击下,销量持续下滑,经营步履维艰,小型书店纷纷倒闭,大型连锁书店也面临着巨大的业务冲击。为摆脱困境,具有营利性质的实体书店和公共图书馆开始寻求合作,出现了“图书馆+书店”的创新运营模式。

1 “图书馆+书店”合作模式

    公共图书馆和书店在推进全民阅读和建设书香社会中各自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其融合有实现优势互补的可能,促进各自的发展。目前国内“图书馆+书店”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馆店合一”模式,指由图书馆提供场地、书店进驻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新书借阅和其他服务的运营模式。如佛山市图书馆的新书借阅处、长沙市图书馆与长沙市新华书店合作在馆内开设的24 小时书店等,为市民提供借、阅、买、看一站式体验和服务。二是“你选书,我买单”模式,读者在实体书店选书,由公共图书馆买单,如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的“彩云服务”、杭州图书馆“悦读服务”等。三是在第三空间进行图书馆和书店融合,由政府出资选择场地联合打造集公共图书馆和实体书店功能于一体的公共空间,如合肥市的“城市阅读空间”。四是授权实体书店经营图书馆,把书店当成公共图书馆的分馆,如合肥市图书馆与“保罗的口袋”合作,重庆南岸区图书馆在精典书店设置“南岸区图书馆精典分馆”,成都图书馆“城市阅读空间”等。其中,成都图书馆“城市阅读空间”是成都图书馆与全市20个实体书店联合打造的,其合作的实体书店数量大,类型多,辐射范围广,在国内多种多样的“图书馆+书店”合作模式中具有代表性和研究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成都图书馆“城市阅读空间”进行探讨,下文出现的“城市阅读空间”均指代成都图书馆“城市阅读空间”。

2 成都图书馆“城市阅读空间”现状

    2018年4月23日,成都图书馆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联合锦江区、青羊区、高新区、武侯区及金牛区的20个实体书店打造了“城市阅读空间”,每个空间提供不低于20平方米的空间面积,10个以上的免费阅览席位,2000册的馆藏图书和通借通还服务。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城市阅读空间实现了图书交换流转140000多册,新增注册读者7000余人,接待读者250000余人,借阅3000多册,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表 20个成都图书馆“城市阅读空间”一览表(最新)

序号 书店名称 所属区域 书店面积(平方米) 空间面积(平方米) 空间坐位(个) 办证人数 借阅人数 借阅册次 活动次数

1 新华文轩BOOKS(九方店) 高新区 9000 250 60 142 148 654 0

2 方所成都店 锦江区 5500 20 10 379 288 1300 6

3 新知图书成都书城 武侯区 2980 100 30 147 174 4399 0

4 布克购书(交大店) 金牛区 1500 20 10 1361 460 2864 12

5 布克购书(蜀汉店) 金牛区 1500 20 10 555 252 1391 13

6 钟书阁•成都店 高新区 1326 20 10 862 549 2277 10

7 光华财经书城(光华店) 青羊区 1200 30 30 236 246 1199 1

8 言几又(建发鹭洲店) 高新区 799 20 10 266 286 1098 5

9 言几又(中粮鸿运店) 锦江区 535 20 10 164 177 948 2

10 独活书店 青羊区 500 20 10 672 590 2650 0

11 三联韬奋•成都店 青羊区 500 20 10 433 410 1303 1

12 蜀友文化•积极生活店 武侯区 432 20 10 465 421 1783 18

13 天平若水书院 金牛区 336 20 10 70 61 1231 5

14 四川建筑图书总店 青羊区 320 20 10 169 158 1641 2

15 光华财经书城(同德店) 青羊区 300 20 10 161 186 985 1

16 散花书院(文殊坊) 青羊区 264 30 10 290 188 1697 13

17 散花书院(铁像寺店) 高新区 260 30 10 342 283 1880 5

18 琦竻不打烊书店 锦江区 220 23 10 39 45 101 0

19 新华文轩轩客会(镋钯街店) 锦江区 176 20 10 275 278 1156 4

20 唯书阁书吧 武侯区 100 100 32 266 268 1124 19

注:数据统计截止2019年6月。


2.1 点位变更

    与首批20个城市阅读空间点位相比,出现了三种变化:一是实体书店倒闭,城市阅读空间点位整体搬迁,如侘集本屋书店,因经营不善,城市阅读空间已整体迁移至位于青羊区的四川建筑图书总店;二是实体书店经营场所变更,如天平法律书店由锦江区搬迁至金牛区,琦竻不打烊书店搬迁至锦江区三圣乡,唯书阁书吧搬迁至武侯区少陵社区;三是实体书店经营模式变化,如唯书阁书吧,由经营图书销售变为经营精品书吧提供图书借阅和阅读分享会等。

2.2分布特点

    可以看出,20个城市阅读空间全部位于成都市主城区,青羊区数量最多有6家,锦江区和高新区分别4家,武侯区和金牛区3家。从全市层面来看,城市阅读空间点位集中于锦江区和青羊区;从区域内部来看,高新区、锦江区、青羊区的空间点位相对集中,武侯区、金牛区个别点位距离较远。同时,城市阅读空间地理位置分布也各有特点,有位于景区及景区附近的,如三联韬奋书店(宽窄巷子)、散花书院文殊坊店等;有位于特色街区的,如新华文轩轩客会(镋钯街店);有位于高等院校附近的,如光华财经书城(光华店)、布克购书(交大店)等;有位于大型商贸中心的,如新华文轩BOOKS(九方店)、钟书阁(银泰in99)、蜀友文化•积极生活店(吾悦广场)等。

2.3建设情况

    从表可知,实体书店面积最大的是新华文轩BOOKS(九方店),它提供的城市阅读空间面积和坐席数最多的,舒适度和人文美学感受较好。实体书店面积最小的是唯书阁书吧,但其提供的城市阅读空间面积和座位数不少。新知图书成都书城的城市阅读空间采用水墨山水元素装饰,空间面积较大和座位数也较多。除此之外,大多数书店按照基本建设标准搭建,空间装饰各具特色。

2.4运营情况

    20个城市阅读空间中新增注册读者最多的是布克购书(交大店)1361人,其次是钟书阁和独活书店;借阅人数最多的是独活书店590人,其次是钟书阁和布克购书(交大店);借阅册次最多的是新知图书成都书城4399册,其次是布克购书(交大店)和独活书店;20个书店开展阅读活动次数最多的是唯书阁书吧19场,其次是蜀友文化•积极生活店、散花书院(文殊坊)和布克购书(蜀汉店)。由此可见,布克购书(交大店)、钟书阁、独活书店运营情况较好,其他书店在日常运营上还需加强。   

2.5 特色亮点

2.5.1管理机制和模式创新

    成都图书馆作为城市阅读空间项目的管理方,负责配置图书、人员培训、图书补充更新、规章制度制定及相关技术支持。实体书店作为城市阅读空间的运营方,负责提供场所、日常运维、空间宣传、借还书、活动开展等。城市阅读空间的开放,使实体书店与成都图书馆建立起了“共建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关系,既宣传了实体书店公共阅读的社会担当,提升品牌形象,又拓展了成都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使公共图书馆的触角进一步延伸,满足更多的公共阅读需求。

2.5.2 个性化阅读服务延伸

    为确保城市阅读空间有效运行,成都图书馆每半月为20个“城市阅读空间”更新一批次图书(含更新图书运出及置换图书运回),目前已实现图书交换流转140000余册。成都图书馆在更新图书时可根据每个城市阅读空间服务人群的个性化需求,为书店配置图书,极大地满足了市民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5.3 城市名片打造

    成都是全国首个“书店之都”,实体书店品牌集聚高,发展快,遍布大街小巷,同时成都又是旅游热门城市,一些“网红”书店对于游客的吸引力并不弱于热门景区。20个城市阅读空间中,三联韬奋书•成都店位于宽窄巷子景区,日常游人如织,是大多数外地游客必打卡之地;新华文轩轩客会位于镋钯街,2018年英国权威旅游指南杂志《Time Out》评选的“全球最酷50城市街区”,镋钯街位列第19名,同事新华文轩轩客会也是24小时书店,其特色鲜明,游客繁多;除此之外散花书院(文殊坊店)、方所成都店、新华文轩BOOKS(九方店)等亦常有游客光顾,城市阅读空间的打造,增强了成都作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全国首个“书店之都”的城市名片效应,助力成都“世界文化名城”打造。

3 成都图书馆“城市阅读空间”存在问题

3.1监管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成都图书馆对城市阅读空间的管理主要有为确保城市阅读空间所开展的公益活动导向正确性而实行的活动审批制度、城市阅读空间日常管理制度、空间图书流转制度等,基本囊括城市阅读空间日常管理需要,但仍存在些许不足。表现为属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缺位,实体书店直接对接成都图书馆,在管控的约束力和强制性稍显欠缺,主动性和配合度也较低。

3.2实体书店重视度不够

    按照《成都图书馆城市阅读空间管理办法》要求,实体书店除需供20平方米以上的阅读空间,10个以上的阅览席位,2000册的馆藏图书等建设要求外,每年还需完成600个办证人数,1200册的书籍借阅,以及20场通过审核的活动和2000个活动参与人等方面的日常管理要求,但从调研情况来看,20个实体书店基本不达标。实体书店对城市阅读空间项目重视力度不够主要从两方面体现:

    一是空间建设的敷衍和应付,表现在城市阅读空间在书店位置相对较偏,空间不够独立,标识标牌不明显,空间阅览坐席与书店收费坐席在舒适度上差距较大等。二是空间日常运管的疏忽和被动,表现在空间管理人员对城市阅读空间管理细则的不熟悉,人员流动性空间工作交接不够完整准确,不主动向来店顾客提供城市阅读空间服务,部分书店还存在向成都图书馆报审阅读活动不明确、不仔细,报送业务数据不积极、不主动现象。

3.3 宣传推广力度不足

    实体书店没有认识到城市阅读空间对于扩大书店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没有将城市阅读空间建设与宣传推广纳入书店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对阅读空间宣传与推广力度不够。表现为利用城市阅读空间开展公益性活动不足,主动向市民介绍、宣传城市阅读空间的能动性欠缺等。

成都图书馆虽然通过图书馆的官方网站、微信、微博平台对城市阅读空间进行了常规宣传,但图书馆服务对象相对固定,服务面较窄,空间知晓率不高,需要引入专业的宣传团队、拓展宣传渠道、改良宣传方式和更新宣传手段。

3.4 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城市阅读空间作为“图书馆+书店”新兴服务模式,对于图书馆和实体书店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都是一项挑战,表现在图书馆工作人员不能很好的从经营者的角度为实体书店谋划考虑,实体书店工作人员又不能很好的而平衡对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追求,当城市阅读空间服务与书店销售类服务产生冲突时,优先销售服务等情况时有发生。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将是城市阅读空间未来应当仔细考虑的问题。

4成都图书馆“城市阅读空间”发展建议

4.1保障空间日常管理可持续

    为了保证城市阅读空间健康持续地发展,成都图书馆作为城市阅读空间管理方,应从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角度,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使城市阅读空间建设更加规范化、管理制度化。实体书店作为城市阅读空间的执行方,应从长远发展角度规划和建设城市阅读空间,高度重视城市阅读空间在帮助实体书店打造公共文化形象,吸引顾客参与,增强社会影响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运行好、维护好、管理好城市阅读空间,将城市阅读空间的发展与实体书店的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同时,成都图书馆和实体书店应加强工作沟通,及时反馈服务信息并妥善解决问题,及时调整服务措施。

4.2 建立监督机制

    图书馆与实体书店的融合必然会产生利益冲突,良好的监督机制也是城市阅读空间发展的保障。一方面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作为最具约束力的监管主体,要承担起督导的责任,做好定期考核和检查工作,以减少日后衍生问题;另一方面读者作为最直接的监督人,对城市阅读空间的质量和成果最有发言权,要保障读者监督反馈渠道畅通;媒体作为社会的监督者及社会舆论的代表力量,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城市阅读空间实行监督。

4.3 构建绩效评估体系

    绩效评估体系是城市阅读空间发展有效进行的保证。应当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成都图书馆和实体书店共同研究制定符合空间发展实际情况的绩效评估标准,定期进行绩效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保障城市阅读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4.4 加大宣传力度

    目前,城市阅读空间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拥有非常好的推广前景。成都图书馆与实体书店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加强宣传推广力度,让社会公众更多地了解城市阅读空间对于建设“书香成都”的重要意义。实体书店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城市阅读空间宣传推广纳入书店的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同时,成都图书馆和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则应当发挥自身渠道、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从上层建筑层面为城市阅读空间发声。

4.5 强化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图书馆与书店合作发展的水平,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图书馆和书店最大化满足读者信息需求、提高读者服务质量的前提条件。图书馆工作人员普遍具备良好的专业信息素养,可以为读者提供专题讲座、参考咨询等专业服务,而书店在营销策略、服务方式、人员管理等方面的优秀经验也值得图书馆学习和借鉴。因此,定期组织图书馆、书店人员进行人员管理、信息技术、人际关系、参考咨询等方面业务培训,提高双方工作人员素质,能更好地促进工作开展。

5 结语

    成都图书馆通过“城市阅读空间”的建设实践,初步实现了公共图书馆和实体书店的有机结合,增强了公共文化内容的有效供给。然而这一模式还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如何突破物理空间的局限,开辟更为广泛的合作途径;如何实现合作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互惠共赢,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和书店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需要继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廖政贸. 日本武雄市图书馆与茑屋书店的合作探索[J]. 图书馆论坛,2019,(2).135-140.

[2]严贝妮,程诗谣. 公共图书馆与民营实体书店合作共建阅读阵地的案例解析——以合肥市图书馆与“保罗的口袋”合作为例[J].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9,(4).28-33.

[3]韩冰,杨晓菲. 公共图书馆与实体书店跨界合作模式比较研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4).118-122.

[4]安艳梅,周杰华. “图书馆+书店”融合服务模式比较研究[J]. 图书与情报,2017,(2).97-102.

[5]张白. 图书馆与书店合作服务新模式——成都图书馆“城市阅读空间”实践研究[J]. 四川图书馆学报,2019,(1).17-20

[6]段静焰. “图书馆+书店”新服务模式的探索——以成都图书馆“城市阅读空间”为例[J]. 四川图书馆学报,2018,(4).1-5

[7]王晓非. 图书馆与书店融合发展探析[J]. 四川戏剧,2018,(10).1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