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图书馆·成都数字图书馆

常见问题
在线留言
客服QQ
微信:cdclibwx
咨询台     028-86130651读者续借  028-86122628数字资源  028-86129091
返回顶部
成都市公共图书馆联盟
成都市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学会工作
成都市公共图书馆区县图书馆简介业界动态

青羊区图书馆古籍整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0-07-20 16:58:281351浏览量

                                                                                             青羊区图书馆古籍整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近日,青羊区图书馆在上级主管部门相关领导、省市图书馆和古籍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全面完成古籍普查相关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本次共系统整理1912年以前的各类典籍和民国期间具有传统装帧形式的馆藏文献共1074种3513册,版本类型以清代中、后期刻本和民国刻印本为主,内容以地方志较具特色,为下一步深入挖掘青羊区天府旅游名县的古文化资源奠定了基础。

       一、普查范围

       本次古籍普查,普查范围除了对1912年以前形成的具有传统装帧形式的稿本、抄本、刻本、印本,以及西学传入后产生的新学典籍的类别、品目、数量、级别等次、破损情况等多项信息进行揭示、著录,同时按文化旅游资源普查的相关要求,对民国期间具有传统装帧形式的汉文书籍也进行了同步普查,因此著录项目较多、技术要求细致、涉及内容广泛。需要普查人员系统掌握古籍基础知识和信息平台规范登记方法,借助多种专业工具书查考、揭示版本信息和载体形态,厘清馆内特藏文献家底。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保障有力。区文体旅局高度重视古籍普查工作,局领导、文化科相关负责人现场调研、业务指导,并克服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经费压力,通过追加经费等方式给予古籍普查的相关保障。区图书馆克服人员不足问题,调剂专业技术人员担岗特藏部岗位工作,扎实推进古籍普查和特藏部文献整理工作。

       2、紧扣标准,规范实施。青羊区图书馆古籍普查工作严格按照《古籍著录规则》(GB/T3792.7-2008)、《全国古籍普查平台登记手册》、《古籍定级标准》(GB/T 1.1-2009)、《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WH/T22-2006)及省、市古籍保护中心的具体要求,逐册(件)进行细致整理,完成表格著录和平台著录等工作。

       3、立足长远,详尽著录。在完成省、市要求的古籍普查只提交13项基本表格内容的基础上,馆内立足于文献资源建设的长远需要,逐种(卷)进行版框、开本的尺寸丈量,逐种(卷)进行分类、初步定级、定损等工作,逐种(卷)进行平台数据著录(著录项目包括索书号、分类、题名卷数、著者、版本、版本年代、版本类型、版式、装帧形式、册数、存卷、批校题跋、单位、丛书子目题名、题名附注、著者附注、版本附注、定级建议、定损建议等等)20余项以上。

       三、主要成果

       1、摸清了家底,厘清了资源。青羊区图书馆的馆藏古籍老化、蛀蚀、破损、残缺情况较为普遍,因此整理难度较大。通过本次逐种(件、册、卷、页)的全面盘点、清理、普查,明晰了青羊区图书馆现有馆藏古籍1074种3513册,版本类型以清代中、后期刻本和民国刻印本为主,内容以地方志较具特色(如《升庵全蜀秇文志》、《四川通志》、《成都通览》等),并收藏有少量学报(如《九经学报》等),为下一步深入挖掘青羊区天府旅游名县的古文化资源奠定了基础。

       2、建立了专库,明确了专人。通过本次古籍普查,馆内建立了古籍专库,并将逐步增加古籍保护措施和配备。同时馆内明确了1名专业技术人员具体从事特藏部工作,从项目申报、标准执行、业务提升、日常管理、资源争取、成果运用等方面,为有序推进古籍后续整理、加大古籍保护、开展古籍宣传、着手古籍研究、促进开发利用创造了前提条件。

       3、订立了细则,规范了排架。通过逐种(件、册、卷)全面摸清馆藏古籍家底后,青羊区图书馆特藏部遵照科学、规范、便捷、实用的原则,依据《古籍普查平台分类标准》和业界标准,拟订了《青羊区图书馆古籍索书号编制细则》,明确每种馆藏古籍检索、查询的“身份证号”,对原“柜次-格层-流水号”的同类异架现象进行了调整,按全国古籍普查分类标准进行了重新编号、规范排架,达到了按类集中、方便检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