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图书馆·成都数字图书馆

常见问题
在线留言
客服QQ
微信:cdclibwx
咨询台     028-86130651读者续借  028-86122628数字资源  028-86129091
返回顶部
成都市公共图书馆联盟
成都市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学会工作
成都市公共图书馆区县图书馆简介业界动态

国内外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与理论研究

2020-12-17 14:58:575016浏览量


张腾跃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四川 宜宾 644000)


摘要: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知识性、个性化文献新型服务模式,也是现阶段图书馆学领域新兴的课题内容,对于图书馆发展、高校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活动以及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提升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国内外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与理论研究现状,探索国内外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的差异性,深入开展实践调研,选择实际的案例开展分析,针对性提出合理的发展创新方向,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内外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与理论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外首次出现图书馆学科服务概念,推动图书馆领域发展。最初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内容与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相似度较大,进而在研究过程中通常被统一进行研究,但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二者的概念与内涵逐渐完善,其作用呈现出明显的区别,促使二者的研究逐渐分离,学科馆员的作用倾向于个体服务,学科服务则以用户为核心,将学科馆员作为主体,开展一系列的新服务,完善现有的服务模式,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与专业化服务。

    1 国内外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与理论研究现状

    图书馆学科服务是近年来图书馆服务领域创新发展的内容,注重用户的实际需求,针对性构建服务环境,构建基于服务、教学、共享、科研、协作融为一体的新型服务机制与模式,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针对性开展优化,为科研与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优化学科服务概念。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深入分析国内外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与理论现状,针对性开展创新,完善现有的模式,梳理相关的理论,从本质上探索其价值,提出合理的发展路径。

    1.1国外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相关理论

    国外对图书馆学科服务相关的理论研究较早,并在研究过程中形成大量的理论,推进图书馆学科服务进一步发展,主要研究理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方面开展研究,大量的学者围绕学科馆员概念开展探讨,从其概念的建立与发展两个角度探索,方向呈现出多元化,以学科的馆员名称为例,在之前的研究中其名称并未统一,各地区的叫法不同,如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的学科联络人(Liaison Librarians)。学科馆员的身份也存在明显的不同,如不仅包含图书馆员,还可以包括其他学科领域的专业人士,如美国康涅狄格州大学图书馆与佛罗里大学健康中心图书馆聘请生物领域的学科博士担任生物信息学科馆员(Bioinformatics Librarian)、华盛顿大学图书馆则聘用专业的生物信息专家(Bioinformationist)作为图书馆员,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相关学科信息门户的实践研究过程中,大量的学者开展深入探索,如现阶段欧美图书馆中学科服务实践逐渐与学科信息门户(Subject Information Gateways)建设相结合,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就开展该方向的研究与建设,德国哥廷根大学则以地理学科信息门户为研究重点开展研究。

    第二,从图书馆学科服务理论方面开展研究,实际上,国外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整个体系较为成熟,促使其实践与理论呈现出同步发展趋势,大量的学者开展理论研究,为实践提供良好的支撑,而不断的实践又为理论创新提供思路,实现良性的发展循环。例如从学科馆员的角色、职责、作用等角度开展,探索全新的发展理念,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图书馆系主任RobertDowns 在研究过程中提出设置学科馆员的很总要性,是现阶段图书馆领域发展的重点,也是满足领域发展需求的基础,需要针对其工作与特征以及对用户的作用分析,保证其发挥出自身的功能,以满足实际的需求。美国学者Holbrook A 在研究过程中深入分析图书馆的性质与职业专长,明确学科专家的作用,针对学科领域开展全面的探索,提出全新的领域发展新方向。美国学者SarbjitS. Sandhu 在研究过程中提出学科馆员应深入探索用户的实际需求,做好其定位,该观点重视学科馆员的实践,通过与用户的交谈与交流来提出针对性的策略,推动领域发展。Schloman B.F 在研究过程中以该领域的科学定义为基础,深入强调用户与图书馆之间存在的关系,该观点中明确提出该关系对服务产生的影响,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各种类型信息,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学科服务理论也是现阶段研究的重点,尤其是进入新时代,现有的研究方向逐渐趋向于学科知识服务,如美国学者Guy St Clair 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二十一世纪背景下人们逐渐进入到信息共享时代,信息共享成为现阶段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发展的基础,在知识服务过程中必须实现共享,以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知识内容。

    1.2国内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相关理论

近年来,国内对图书馆学科服务相关的理论逐渐增多,大量的学者开展探索,针对相关的内容进一步创新,形成较多的理论,推动现有的理论开展研究。例如,我国清华大学在1998年就已经建立学科馆员小组,标志着国内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初步尝试,带动该领域全面发展。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国内高校陆续开展学科馆员工作,针对性开展创新,制定完善的计划,推动整体水平提升,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相对来说,其研究的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方向的研究,现阶段我国加强对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重视力度,针对相关的项目不断建设,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重点学科导航库、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数据库、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项目等,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趋势,促使现有的理论实践方向呈现出多元化。例如,现有的大型门户、学科专业网站、科技点专题门户等数量增多,加强科学服务实践助推,满足实际的发展需求。上海2006年建设了我国第一个学科知识服务平台,以学科建设服务门户为基础项目开展建设,上海师范大学积极开发信息共享空间 (Information Commons),也是现阶段学科服务实践具有代表性的建设。清华大学在发展过程中更为注重学科馆员的网页建设,北京大学则构建良好的多媒体资源库,为领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在发展过程中,我国国内大量的高校开展实践创新,从不同的角度开展创新,推动学科服务实践呈现出多元化,打造具有特色的学科服务,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功能服务,适应新时代。

    第二,从图书馆学科服务理论方向的研究,大量的学者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形成全新的研究方向,如学者杨敏在《医学专科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的探索及实践》中深入开展分析,探索现阶段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为适应新环境而探索出的新观点与新放行,以用户的需求为基础,针对性开展研究,以保证整体的服务质量提升[1]。学者唐淑香在《湖南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调研及思考》中提出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调研发展方向,选择实际的高校为案例开展研究,并在研究中参考国外先进的理论,该观点中明确提出合理的发展策略,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2]。学者郭冬梅在《高校图书馆分层次学科服务实践研究》中深入探索学科服务呈现出的层次性,该观点中提出的让图书馆环境是影响其层次性的重要因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探索,凸显出现阶段用户的主体优势,进一步应用先进的技术创新,最终提出学科化服务的新手段[3]。学者赵昕,高珑,王孝文在《“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与思考——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在研究过程中深入分析现阶段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的重要性,以新时代背景为基础开展探索,该理论中以环境为前提,注重图书馆环境建设,灵活利用先进的技术与理论提升其服务质量,并对信息环境下学科服务自身呈现出的特点开展分析,通过现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实践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全新的发展策略[4]。学者李梅,邵彦坤,肖宗花在《高校图书馆ESI学科服务模式探索——基于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实践》在研究过程中深入分析ESI科学服务模式存在的优势,选择实际的案例开展研究,针对现有的理论开展探索,提出在服务模式发展中呈现出的双向互动性,提出针对性的策略[5]。学者周东华在《大数据“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提出全新的理论,针对现阶段的发展针对性开展创新,注重科学服务的细致性,以人为本,构建全新的服务体系,满足发展需求[6]。  

     1.3国内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差异性

实际上,现阶段国内外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与理论研究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差异引起的因素较多,如地域因素、技术因素、理念因素、需求因素等,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时间上的差异,国外研究时间较早,国内研究时间较短,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成果理论为基础发展,全面开展学科服务研究。国外的理论与实践几乎同步进行,如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就已经开始,而我国则呈现出不同步情况,实践研究落后于理论,理论研究最早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践研究开展的标志为1998年成立的“学科馆员小组”,呈现出明显的不同步差异。

    第二,内容上的差异性,国外针对学科服务实践的内容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并且具有明显的变迁性,而国内在发展过程中则缺少变迁性,对该方面的研究理论较少。例如,国外在开展实践研究过程中多数以实践变迁为学科信息门户开展实践,更注重学科知识服务,倾向学科知识服务的主变迁。而对于国内来说,与国外呈现出相反的趋势,从多个角度开展研究,如学科导航系统、学科信息门户、学科技网页、学科数据库等,构建信息共享空间,同时注重理论方面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化,变迁方面研究少之又少。

第三,战略上的差异性,国外针对学科服务发展战略制定的计划较为详细全面,具有明确的发展方向,而对于国内来说,对于现阶段的发展则重视力度不足,相关的战略目标还不够清晰,导致相关的建设略显不足。例如,相关的建设中经费投入较少,战略规划中长期与中期规划缺失,难以长期创新,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发展,创新现有的发展模式,以适应新时代发展。

    2 国内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与理论实践调研

    在研究过程中,为保证研究相关理论与实践具有说服性,本文选择我国高校开展探索,分析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情况,对比分析其发展现状,为我国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创新提供良好的参考。

    2.1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选择案例研究法、文献分析法以及问卷咨询法开展研究,选择国内几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开展分析,保证相关调查数据的典型性与准确性。针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制度、岗位、内容、方式等开展分析,总结相关的内容,将其整理成综合资料。

    2.2研究内容

    在研究过程中,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等检索“学科服务”关键词,搜集相关资料,并通过高校的工作咨询电话或者QQ咨询群开展问卷调查,整理相关的调查内容。在调查分析中,选择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湘潭师范大学开展研究,调查高校的学科服务基本情况、服务制度、服务方式、服务内容以及服务评价,针对性开展探索,对比各个高校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明确其学科服务实践与理论研究现状。

               

                   表 1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开展调查分析

高校 湖南大学图书馆 中南大学图书馆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 湘潭师范大学图书馆

学科服务基本情况 学科服务 、

4个学科馆员 学科服务、

无学科馆员 学科服务平台、

4个学科馆员(兼职) 学科服务平台、

无学科馆员

学科服务制度 管理、工作、培训 管理、工作、培训缺失 工作合理、管理与培训缺失 管理、工作、培训缺失

学科服务方式 学科7个、面对面服务、学科导航等 学科3个、面对面服务、学科导航等 无学科、存在面对面服务、学科导航缺失 学科12个、面对面服务、学科导航等

学科服务内容 服务内容广泛,包含交流互动、资源建设、信息咨询、知识情报、课程素养等 交流互动、资源建设、信息咨询、知识情报、课程素养等,但工作不明确 服务内容广泛,包含交流互动、资源建设、信息咨询、知识情报、课程素养等 服务内容广泛,包含交流互动、资源建设、信息咨询、知识情报、课程素养等

学科服务评价 存在评价 评价缺失 评价缺失 存在评价

    2.3研究总结

    通过上表的分析发现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科服务实践与理论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在学科服务制度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高校存在制度缺失情况,制度的不健全造成整体的管理水平降低,未能对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做出明确的制度约束,限制学科服务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学科服务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部分高校甚至出现学科缺失情况,学科导航不完善,在学科数量设计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包含的内容存在差异性,需要进一步深化,以保证其满足实际需求。在学科服务内容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服务内容包含各个方面,但经常出现工作不明确情况,不同的高校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创新,促使其服务内容更合理。学科服务评价对于不同的高校来说重视力度不同,部分高校的评价较为完善,部分高校评价缺失,需要深化现阶段的发展理论,针对实际情况创新,完善服务评价体系,以提升整体的服务质量。

    3 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与理论创新发展方向

在发展过程中,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应积极合理的创新,完善现有的发展模式,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针对性开展创新,保证学科技服务实现良性发展,优化现有的知识体系,全面开展服务反馈与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首先,加强度学科服务的重视力度,注重相关的人才培养,积极引进先进的人才,以人才为基础带动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激励高素质人才创新,并完善现有的制度,避免出现制度形式化情况,夯实学科服务基础,全方面发展。各个地区的高校可以相互合作,制定完善得救发展计划,实现团队合作,打造全新的特色学科服务实践,积极开展宣传,注重其实践性,调动学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学科服务的持久性与创新性。

其次,打造全新的学科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出其地域性优势,提升平台的功能性,优化整体建设水平,实现资源特色化建设,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如云计算、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深入挖掘学科服务的动态价值,打造全新的发展模式,完善现有的学科服务内容,实现深层次发展,满足现阶段发展需求。

    最后,做好学科服务评价,明确学科服务评价的重要性,针对现有的不足针对性开展创新,打造全新的评价指标体系,保证其科学化与针对性,建立符合要求的可行性评价机制,引导用户积极参与实践,创新现有的模式,发挥出服务评价的功能,提升学科馆员的成就感,从多层次多维度评价学科服务。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与理论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应从多个角度创新,探索全新的发展方向,制定完善的计划,优化现有的模式,创新学科内容,以实际情况为基础针对性优化,选择适当的学科服务模式,科学合理的评价,深化整体的内涵,以用户的需求为核心,开展优质的服务,加强学科服务与学科馆员之间的关联性,注重服务的广度与深度,适应时代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敏.医学专科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的探索及实践[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3).

[2] 唐淑香.湖南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调研及思考[J].高校图书馆工作,2020,40(04).

[3] 郭冬梅.高校图书馆分层次学科服务实践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2).

[4] 赵昕,高珑,王孝文.“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与思考——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J].兰台内外,2019,14(34).

[5] 李梅,邵彦坤,肖宗花.高校图书馆ESI学科服务模式探索——基于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实践[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9,11(08).

[6] 周东华.大数据“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理论与实践研究[J].智库时代,2019,12(26).


作者简介:张腾跃(1988-),女,主要从事图书馆管理及信息咨询工作。